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四章  (第1/5页)
    第四章    莲花山,地当粤省南部,群峰环列,居高下瞰,宛如一朵盛开莲花,因以名之。    其主峰则在海丰县北。    这日凌晨,自山下来了两个少年,俱是一身儒生装束。    在险峻得几乎无可着足的悬崖削壁之间,飞腾纵跃,矫健不输猿猱。    何消顿饭时间,已然攀抵主峰中部。    两人衣着,一蓝一黑。    黑衫少年似乎路径较熟,在前导引。    蓝衫少年随在身后,亦步亦飞越。    到达峰腰以后,两人步伐已经由快而慢,始终盘旋在峰腰一带,不再上升。    看样子,好像在找寻什么,还没找到。    蓝衫少年不由停足问道:“芸哥,山峰那么多,你没有记错吧?”    黑衫少年再又仔细相度一下地势,然后才用肯定的语气的答道:“不会错,让我们分头再找找看。”    于是,两个人分成两个方向,绕着峰腰,仔细的寻觅起来。    这座山峰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算太小,方圆足有二十三里。    任是两人都有一身不俗武功,因须上上下下仔细留意,要想绕山一周,也须个多时辰。    蓝衫少年首先回到原处,既未与黑衫少年相遇,又无任何发现。    他停立当地,不禁怀疑起来。    难道是他有意骗我?    他又为什么要骗我呢?    萍水相逢,远日无冤,近日无仇,他把我从大巴山,迢迢数千里,骗来此地,又有什么目的?    如说他是天运帮徒,应不只骗我空跑一趟冤枉路为己足?    而且,看他相貌,五官端正,正气盎然,一点也不像坏人。    莫非有了意外?    何以也没有啸声传来?    他左思右想,始终想不出一个比较近乎情理的答案。    日影已渐西移。    他痴立当地,胡思乱想,怕不有一个多时辰。    无论如何,青天白日,一个武功高手,竟离奇的失了踪,实在不合情理。    我宁可相信,他是有了意外甚至遇了险,必须立刻找到他,接应他才是。    他最后下了决定,再顺着黑衫少年搜寻的方向,仔细的查看一遍。    这个蓝衫少年正是在大巴山中,被裴玄等追丢了的翁如松。    那时他藏身何处?    死亡之神是谁?    又如何与这个黑衫少年结识?    原来他进入了那个峡道之后,看清地势阴森黝暗,易启人恐怖感觉,不由大喜。    他觉得这个峡道,正是天助他实行预定计划的大好地方。    于是一面前进,一面相度地势。    峡道甚长,壁立如削,左转右转,终于让他找到一个很好的藏身地方。    一式潜龙升天,拔高十丈,看清那里,仅容一人隐伏,从下上望,绝难发现。    遂在身体下降瞬间,一飘身,便在那儿藏好。    裴玄等三人恶斗的情况,尽入眼睑。    眼见就要见出死活,这才出声喝止。    他伪装死亡之神,学着师父苍老低沉的声音,又怕被裴玄等人听出破绽,故每句都说得极为简短。    这一举果然奏效,被他得到不少消息。    这并不是他伪装技巧如何高明,确确实实是地势阴森恐怖,帮了他很大的忙,再加上他的武功修为,确也高出裴玄、李立许多,以致把那两个老江湖吓得神魂颠倒,裴玄更出尽出丑态。    正当他向徐振纲探问璇玑客的踪迹时,来路突然传出一个陌生的声音:“我知道。”    随着声音出现的,就是约他前来莲花山的这个黑衫少年。    既然有人知道这个璇玑客的消息便想把徐振纲打发走,才好现身相见。    徐振纲在临走的时候,表白了两件事。    一件是:如果有可能,他很愿意追随死亡之神,以供驱策。    当然,他并不知道死亡之神并无其人,而是翁如松伪装的。    另一件是浙东天台,隐有一个奇人,如果找不到璇玑客,不妨到天台去看看。    翁如松问清他的住处,便让他走了。    徐震纲走后,翁如松还想以死亡之神的身分,向黑衫少年探问璇玑客的踪迹。    可是这个黑衫少年也甚乖巧,坚持非死亡之神现身相见,否则他是不肯相告的。    翁如松拗他不过,又不愿以武功相通,没有办法,只好现身相见。    惺惺相惜,自古皆然,两个人一般年轻,品貌、武功,又都是人间麟凤,相见之下,一见投缘,便结成莫逆之交。    说实在的,翁如松英俊潇洒,已经算是一个美男子了。    这个黑衫少年,似乎比他秀丽得简直不像一个男人。    如果他肯他化装女人,恐怕西子王嫱都会黯然失色。    到于武功,翁如松则是由他的步履和眼神之中窥测而来,纵不比自己强,也绝不比自己差得多少。    他到达峡道,在未出声现身之前,以翁如松耳目之灵警,竟没有察觉一点征兆。    就这一点,已使翁如松不敢对他轻视。    这个黑衫少年自称姓贾名芸,尾随翁如松已非一日,暗中观察已久,觉得与自己志趣相同,冀附交未,俾联袂江湖,共为武林略效棉薄。    这自是翁如松求之不得的事。    一叙齿,他十七,还比翁如松大一岁。    翁如松没有告诉他师承,可也没有问他。    除去这一点,两个人几乎是无话不说。    他告诉翁如松,年前有事粤南,途经莲花山,发现一个古怪的山洞。    洞口刻有“璇玑”二字,因苔鲜掩盖,不细看,还真不容易发现。    武林人物发现这种地方,没有不欲一窥究竟的。    贾芸自也不会例外。    进洞不深,他发现洞径纷岐,似乎还有五行八一类阵法的布置。    对于这一道,他知而不精,不敢深入,遂又退了出来。    洞名“璇玑”似与璇玑客不无关系,因此,在他问明翁如松对于阵图之学,曾从师涉猎过,便邀约他一同前往,一探真象。    茫茫天涯,翁如松正感莫之所从,有了这个线索,即使贾芸不约他,他自己也会来的。    何况还有贾芸这么一个识途老马。    如今璇玑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