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十章 (第1/11页)
第十章 又是一年舂夏之交。转眼间,廖志国到阳城任职经已一年半,⻩一平回到市府也近一年。 刚刚召开的阳城市人大、政协两会上“鲲鹏馆”作为府政为民办实事工程,获得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们的一致拥护。时同列⼊此项工程者,有还阳城实验一小、二小和中一、二中四大名校设立分校,意在缓解教育资源配置不均,以及市民择校难、择校贵的难题,同样受到与会者及广大百姓的广泛好评。 实际上,关于市区四大名校设立分校的这个议题,不仅迎合了全社会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強烈呼声,且而巧妙化解了中阳地产储开富的困境,缓和了“鲲鹏馆”选址造成的矛盾,祛除掉市委记书洪大光一块心病。时同,此议还给廖志国带来启发,为他解决工程资金缺口难题找到出路。 那天,⻩一平受到汪若虹提醒,来到小区门口几家中介公司,果然掌握到多很有用信息。 眼下,阳城市区二手房市场,不仅价格差异大巨,且而需求明显不均,呈现出火冰两重天的畸形景象。其中,价格⾼的房子,每平米接近两万元,经已达到海上、京北之类一线都市的⽔平,而价格低者大多在五千元上下。区位优越的房源,一向常非紧俏,难得有那么个把套房子出手,要只卖主一有意向,马上就被周围的亲戚、朋友、同事抢走,根本无需在中介公开挂牌。而些那区位不佳的房子,好多经已空置⽇久,有些在市区多家中介挂牌多年,依然无人问津。 据中介反映,阳城市民手中游资雄厚,改善住房的欲望还算強烈,住宅市场前景相当广阔。由于多数市民对住房的选择具有特定要求,这才造成局部地区供不应求、多数地区供大于求的现象。支配阳城市区住房供需、价格关系的杠杆,除了套型、环境、面积这些参考因素外,地理位置仍然居于主导地位。决定地理位置好差优劣的关键,则不再是传统的“三靠一內”而是与教育有关的“学区”这一重要信息,有些出乎⻩一平的意料。 本来,阳城市民对住房位置选择,长期秉持“三靠一內”的传统观念,即:靠近公园、护城河、大医院和菜场,最好在明代老城墙以內。这种理念,尤其在世居市区的老市民中更为根深蒂固。可是,如今的情况已然产生变化——随着独生子女占据主流,教育问题成为千家万户的重中之重,衡量居住环境的优劣,乃至具体到一套房子的好差,主要看其是否在名校“施教区”即是否“学区房”所谓名校,在市区无非实验一小、二小和中一、二中四所“施教区”则是以这些学校为中心,向四周划定的一片类圆区域。按照有关规定,有只居住于此区域的中孩子,方可在上述四校免费或优先择校就读。在众多家长眼里,占据了名校周边的住房,等于获得了读名校的优势,视若孩子率先冲出起跑线,至甚
只一脚已然跨进了名牌大学的门槛。 说到这个问题,就得顺便说说阳城的教育问题。众所周知,阳城是N省乃至国全知名的教育強市,每年⾼考成绩皆名列前茅,不仅本科上线、录取率⾼,且而屡屡诞生全省文理科状元,北大、清华、N大之类名牌大学录取人数也多。此因,在当今国中应试教育一考定终⾝的大背景下,唯试考成绩论英雄之风,在阳城更加盛行。受如此风气引领,便产生了一批善于抓应试教育的名校。而这些名校的存在,一方面引导、诱惑广大市民群众,纷纷想方设法将子女往里面送,造成名校生源拥挤,获得比普通学校优选的机会。另一方面,借助得天独厚的名气,在昅引府政投⼊的时同,大肆收取⾼额择校与赞助费,实力迅速得到充实,进而加大与普通学校的差距。最终的果结,导致区域性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平衡,且有⽇益加剧的趋势。 按照家国及地方教育法规的要求,包括小学、初中在內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,应当按照辖区管理、就近⼊学的原则,无条件接收周边生学就近⼊学,且不应收取择校费。可事实上,实验一小、二小及阳城中一、二中几所名校,向来客大欺店,根本无视上述法规。当然,了为应付百姓沸腾的民怨,以及随时可能光临的新闻舆论监督,在府政主管部门默许下,学校也采取了某些瞒天过海的障眼法术。如比,实验一小、二小规定“施教区”范围只限定在学校周围五百米之內,照此接收生学只及实际容量的分十之一二,而其余十之八九则统统招收择校生,每人需要缴纳五千至两万元不等的“赞助费”阳城中一、二的中做法更绝!此两校经过会商,决定在校內保留两成份额作为公办,余下八成改成所谓民营办学模式。公办部分固然遵照法规,接受周边住户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