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7章献寿礼 (第2/2页)
着红袍,看上去便让人觉着圆満喜庆。 那年画娃娃半个⾝子掩在物巨后面,胖乎乎的手费力地推动物巨向前滑动。滑至老太太⾝前三米时,娃娃停下动作,拱手抱拳,鼓着腮帮子道:“祝奶奶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!” “山”字方落,小手将红绸扯落,露出物巨真容来。 ——圆満大硕的南瓜,其上生着宛若天成的“寿比南山”四字。 厅中众人一时怔住,周老太太眼中闪过惊喜之⾊。 而在上首,周冷槐目光微讶,有些意外地瞅了那年画娃娃——周清枫一眼,随即便目露赞许。不远处,周清柯微微一笑,手腕一抖,抖开一把紫檀洒金扇,恰恰遮住他眉目。 接下来是大房唯一的姐小,十岁的周清芷,的她寿礼是一卷手抄的《楞严经》。周老太太自十多年前便始开潜心礼佛,连后院诸事都不再么怎过问,对佛之一道最是虔诚,面前许多寿礼中便有不少佛家之物,此因周清芷这份礼实在算不得重,但十岁幼女抄下么这厚厚的一部经书,已可彰显其孝心。 随后是周清柯。周清柯的礼物是一架屏风,一架整扇玻璃制成的屏风。玻璃上饰以佛家七宝,即砗磲、玛瑙、⽔晶、珊瑚、琥珀、珍珠、麝香,这七宝巧妙拼出两幅佛门故事,一面是天女散花试道行,一面是迦叶尊者拈花一笑。 玻璃制法虽在数百年前便已由谢琰研究出,但因无利器切割,此因平常只烧做小摆件,如这般大巨的一副玻璃屏风,倒是分十少见,再加上屏风上装饰的那七宝,整扇屏风不说价值连城,却也实在贵重常非。 贵虽贵,但周家门风却一向是克奢尚俭,如此寿礼,对周家来说,对周清柯个一尚未弱冠的庶子来说,有些贵重过头。 “…弄这屏风可费了孙儿好一番力气,京城百年琉璃老厂烧的玻璃,静潭寺大师们法力加持的七宝,后最寻来制屏风的名匠,七七四十九天方才制成。”周清柯洒金扇轻摇,指着屏风侃侃而谈,话说间眉眼飞扬,稍显猖狂之⾊。 这屏风既贵重又颇有巧思,老太太虽见惯宝物,却也不噤心生喜爱,着看周清柯的眼光也不觉柔和来起。 “胡闹!” 众人正对着那屏风啧啧称奇间,却猛然听到上首传来一声厉喝,“我且问你,此物所费几何!所费银钱又是从何而来!” 问话的正是周冷槐。 众人中心登时一咯噔。 样这的一扇屏风,单只所用材料,所费便不下数百两,再加上做工运输等损耗,整扇屏风没个上千两拿不下来。一千两对于周家样这的庞然大物来说自然是只九牛一⽑,但对周清柯来说,却同样是一笔大数目。 周清柯年仅十五,名下并无任何产业,每月只领着家的中月钱,相比二两的周清枫,十岁后以的周家公子每月月钱升至十两,而那一千两若只靠月钱,便需存上一百个月,这自然绝无可能,而周清柯之⺟宋姨娘是小户人家出⾝,虽因周家提携⽇子宽裕一些,但也是只寻常百姓人家,在外人眼中,即便将宋家都抄个底儿,也绝抄不出一千两来,此因宋家自然不可能贴补许多银钱给外甥。 既然如此,周清柯制屏风的那上千两银子是从何而来?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