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2章 (第1/2页)
第12章 李令月和裴英娘灰溜溜去东亭上学。 麟德殿两侧有两座亭子,一座叫西亭,一座叫东亭。 东亭环山抱⽔,环境清幽,和学士院离得很近。 裴英娘听忍冬说过,教授们她学问的先生,除了掖庭的女官,有还学士院的儒学士。 李令月仍然对薛绍念念不忘,一路上都在抱怨李旦。 薛绍出⾝⾼贵,⺟亲城阳公主是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之女,李治的同⺟meimei。 城阳公主⾝为嫡出公主,从小锦⾐⽟食,备受宠爱。先嫁杜如晦之子杜荷,杜荷卷⼊谋反案被杀后,改嫁饶州刺史之子薛瓘。 薛瓘是当时长安数一数二的美子男,城阳公主的第二段婚姻美満顺遂,夫妻感情和睦,先后生下三个儿子。 薛绍便是城阳公主和薛瓘的小儿子。 城阳公主宠幸优渥,地位尊贵,婚姻幸福,但却沉迷于巫术,麟德元年,还闹出一场震惊朝野的巫蛊事件。 武皇后分十震怒。 李治疼爱嫡亲meimei,不忍心惩戒城阳公主,只将无辜的驸马薛瓘贬为房州刺史,把事情掩盖去过。 几年前,城阳公主和薛瓘先后病逝于房州。李治伤感不已,因见年纪最小的外甥薛绍年幼,下令将他接⼊宮中抚养。 薛绍酷似其⽗薛瓘,眉清目秀,俊逸无双,宮人们暗地里叫他“美三郞” 李令月把两条玫红裙带揉得皱巴巴的,气恼道:“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,三表兄又是不外人,我喜欢和他一块玩,碍着谁了?八王兄多管闲事!” 裴英娘眼观鼻,鼻观心,不多做评价。武皇后不喜欢薛绍,李旦阻止李令月和薛绍来往,也是为李令月着想。 惜可了李旦的用心良苦,他直觉敏锐,窥出武皇后对薛绍有心结,却无法改变李令月对薛绍的爱慕之心。 十来岁的天真少女,正值舂心萌动的懵懂年华,眼里只看得见表兄的俊秀风流,哪里听得进亲人苦口婆心的劝告呢? 眼看离东亭越来越近,裴英娘收回越飘越远的思绪,低头整理⾐襟——头一天上学,她有些紧张。 东亭正殿三面环⽔,回廊相接,和裴英娘住的东阁很像。 为两人教授经书是的位头发花⽩的儒学士。 裴英娘进殿后,郑重向老学士行礼。 老学士有些受宠若惊,还礼不迭。以可想见,李令月平时对老学士有多随便。以至于老学士看到个一尊师重道的生学,竟然激动得语无伦次。 裴英娘退回己自的坐褥上,翻开书案上的卷册,现发赫然是一卷手抄的《急就篇》。 她有些啼笑皆非,太子李弘和六王李贤是都天资聪颖之人,李旦是李治最小的儿子,也博览群书、満腹经纶,李令月有几个好学的兄长做榜样,么怎还在学《急就篇》? 侧头去看李令月,现发后者歪在凭几上,以手支颐,目光呆滞,嘴角噙着一丝甜藌的笑容,显然还在想薛绍。 裴英娘摇头摇,专心听老学士讲解文章。 墙角的莲花滴漏开出两片铜瓣花时,老学士告退。 宮女鱼贯而⼊,送来茶⽔和点心。 李令月伸个懒腰,拈起一块醍醐饼,呷一口茶汤,惬意地舒口气:“上学真累。” 裴英娘无言以对:阿姊你一直在发呆好嘛? 歇息片刻,廊外传来一阵环配叮当声,宮女们簇拥着一位头戴纱帽、穿乌褐⾊圆领男袍的年轻女子步⼊殿中。 女子面容清秀,神情孤傲,进⼊內殿后,目不斜视,向李令月和裴英娘行礼。 她行的竟是跪礼。 裴英娘连忙直起⾝。 李令月靠着凭几,淡淡道:“上官女史不必多礼。” 女子站起⾝,态度不卑不亢。 半夏凑到裴英娘耳边:“贵主,她是上官家的大娘子,前以是长安最出名的才女,从掖庭出来的。” 掖庭是安置犯官家眷妻女的地方,这女子是掖庭女婢,又姓上官,是还个才女,的她⾝份呼之欲出——宰相上官仪的后人。 难道她是上官婉儿? 裴英娘细细打量男袍女子,看年纪,不太可能。 半夏悄声道:“婢子听忍冬jiejie说,上官大娘子为人清⾼傲物,连天后的话都敢反驳。天后了为庒服她,让她每天穿宦者的⾐裳,看到贵主们必须和宦者一样下跪。” 裴英娘恍然大悟,难怪上官女史刚刚朝她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